为了严抓种子市场行情动态,市场上已经开始严打假冒伪劣产品,目的就是加快生活步伐,尽量在保证种子质量的前提下,改善种子市场的安全系数。
农业部在2015年年初组织实施了春季市场检查专项行动,行动以“属地管理、检打联动、部门协同、标本兼治”为原则,以国家级玉米和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、种子集散地、省际交界区域为重点,以近三年监管发现的问题企业、问题品种和问题经营门店为重点对象,以玉米、稻为重点作物,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,天津市静海县蔬菜种苗开发中心经营、山东良兴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的“良星4号”及另外34个玉米品种、安徽凯美克华工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经营、湖北铁信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的“K优213”及另外8个稻品种真实性不合格。
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可近年来假瓜、假豆等各类假种子坑农、伤农、害农事件屡屡发生,假种子让许多农民谈“种”色变,纷纷呼吁要依法加大农作物种子打假力度,避免他们种什么不得什么的损失。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,“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,真正形成结构合理、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”。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种子安全这个前提。
种子管理部门及执法人员每年春、夏、秋三季都要坚持“拉网式”检查,整顿乡镇村种子市场,要毫不手软地取缔“无证无照”的种子店铺,关闭不符合种子经营条件的摊点,并尽快建立正规渠道销售粮、棉、油、菜种子,确保种子质量。
基层种子管理部门和农技服务部门要加强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种植大户的自我保护意识,告诉他们莫因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。另外,农户购种时切莫忘了索要一张有种子产地、批次、各项质量指标、购种人住址、姓名、购种数量等详细登记的“种子身份证”。
更多农资资讯,尽在中国农资网(www.zhongnong.com)
[编辑:xiaolu]